• 江苏信息网,欢迎您!
您现在位置:江苏信息网 >> 资讯 >> 正文

社会实践| “生声不息”自然教育实践团:“博物实践启新智,聚力国宝护珍稀”

2025-09-05 16:00:03    来源:    阅读:-

2025年7月,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声不息”自然教育实践团在队长周宛坤同学的带领下,依托南京师范大学珍稀动植物博物馆的专业资源与平台优势,以“博物实践启新智,聚力国宝护珍稀”为主题,以“请进来”与“走出去”为模式,开展了一系列服务公众的自然教育活动。

“请进来”——博物馆内的科学探秘

暑期阶段,南师大珍稀动植物博物馆与相关学校、团队等组织合作,精心策划开展近20场讲解活动,累计接待参观者超1000人次,涵盖了不同年龄段的小学生及其家长,实现了科普资源的广泛辐射与基层教育的有效衔接。除馆藏标本的导览与精讲活动外,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声不息”自然教育实践团依托本馆资源,面向南京市多地小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拓展互动,引导青少年接触自然、思考自然,打造寓教于乐的自然科普教育课堂。

IMG_9200

IMG_0390

IMG_0004

IMG_9934

在博物馆内,实践团成员作为专业讲解员,凭借扎实的生物学知识和丰富的讲解经验,用生动活泼的语言介绍馆内珍稀动植物标本的生态特征、生存智慧与背后的趣味故事,巧妙地将动植物的生活习性、生存环境与生态保护的重要性融入对话,让科学知识在轻松的互动中自然渗透。

IMG_8529

IMG_8900

IMG_9842

IMG_9550

除了基础导览,“生声不息”自然教育实践团还依托博物馆资源开展了主题性拓展活动。7月6日,实践团与美术学院联合举办了“艺心育乡・筑梦童行”活动。30余名来自栖霞区八卦洲新闸村的青少年与家长在参观博物馆后,参与了“动物朋友与家乡印象”主题美术课堂。孩子们将参观中印象深刻的动物形象与八卦洲的乡土图景相结合,用画笔勾勒出对自然与家乡的热爱,实现了科学启蒙与美育熏陶的有机融合。

美与创作图1

童心画展图3

7月26日至7月27日,实践团联合南京大卫叔叔故事屋、南京乐学少年等多家儿童文化教育服务机构开展四场“探秘珍稀生物,巧做昆虫标本”的半日研学活动。孩子们在团队成员的带领下走进三楼多功能报告厅,参与“走进昆虫世界”的科学实践课堂,学习昆虫的身体构造、四大目特征、蝴蝶完全变态发育等知识;并在实践团成员的指导下体验昆虫展翅标本的制作过程,不仅掌握了相关知识与技能,还培养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科学的兴趣。

IMG_9228

IMG_9342

a84fbd1402064be4bd6f3d7686b3139

IMG_9358

WPS拼图0

这些丰富多元的拓展活动,不仅让南师大珍稀动植物博物馆的馆藏资源“活”起来,更在青少年心中播下热爱自然、探索科学的种子。从专业的标本讲解到跨学科的美术创作,从趣味知识课堂到亲自制作标本,每一场活动都是科学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既彰显了高校科普资源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也为青少年搭建了连接课堂与自然、认知与实践的桥梁,让生态保护的意识在潜移默化中扎根,让科学探索的精神在亲身体验中生长,为培养具有科学素养和人文情怀的新一代贡献着持续力量。

IMG_0142

IMG_9408

IMG_0428

IMG_9987

“走出去”——社区里的自然课堂

走出博物馆,实践团将科普课堂延伸至社区,以国家公园生态保护与珍稀物种保育为切入点,通过生动有趣的博物课堂和手工实践,带领社区儿童深入探索祖国各大国家公园生态系统的奥秘,引导青少年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识,以实际行动践行生态文明理念。

IMG_0761

IMG_1661

7月21日至23日,实践团走进南京市栖霞街道华侨城社区,以三个半日的夏令营系列课程形式带来不同主题的精彩内容:“探秘长江精灵”环节,孩子们通过图片竞猜认识大鲵、江豚等物种,并用粘土捏制大熊猫,体会栖息地保护的意义;“辨识猛兽足迹”活动中,大家化身“森林小侦探”,通过东北虎、远东豹的知识卡片了解动物生存策略,用叶片拓印制作帆布包,感受植物适应环境的智慧;“探秘森林生机”主题里,孩子们通过观察红豆杉、珍稀菌类等标本、学习昆虫拟态、伪装等精妙的生存策略,领略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亲手制作的昆虫标本更让他们近距离感受生命的精妙。

IMG_9788

IMG_0099

IMG_0575

IMG_1560

7月24日至25日,实践团走进南京市马群街道的海陵药业暑托班和马群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以“穿越五大国家公园”为线索,从三江源的“中华水塔”到武夷山的“双遗产”,从白鱀豚的现状警示到金斑喙凤蝶的美丽。孩子们在科普讲解后动手用黏土捏制心仪的动植物模型,大熊猫的“假拇指”、苏铁开花需要10~30年等知识点,都随着栩栩如生的作品深深印在孩子们脑海中。

IMG_1817

IMG_1695

IMG_2099

IMG_1738

通过这些深入社区的自然课堂,实践团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宏大的生态文明理念转化为可触可感的知识与体验。“走出去”的科普模式,让自然教育突破了场馆的边界,融入社区生活,在青少年心中筑牢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根基,也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培育了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当每一个孩子都懂得敬畏生命、守护自然,绿色发展的未来便有了最坚实的支撑。

IMG_2069

IMG_2835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声不息”自然教育实践团策划开展的系列实践活动,不仅丰富了青少年的暑期生活,实现了高校资源反哺基层教育的目标,更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传播了生态保护理念。不仅响应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科技志愿服务——助力假期‘双减’系列科学课”的号召,更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自然教育,激发青少年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其环保意识与实践能力,为培养具备生态文明素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未来,“生声不息”自然教育实践团将继续依托南京师范大学的专业优势,创新活动形式,拓展覆盖范围,让更多青少年走进自然、了解自然、守护自然,共同为建设“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推荐阅读:

声明:本网转载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