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学之后学习成绩是衡量一个孩子学习好坏的标准。而学习成绩是由各项综合素质能力相结合的成果,例如孩子的逻辑运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孩子自我管理能力、自律性等等因素组成。
常常能够听到父母会说:“你看看隔壁的小李,人家成绩怎么那么好,多听话,每天那么刻苦学习,你要是有人家一半的学习精神就好了。”
虽然父母这些话是孩子们最不愿意听到的,可是现实却是如此。成绩好的孩子固然有他自己的道理,而自律性则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品质。
综合观察,不论是每年的高考、中考学霸还是各类尖子生你会发现这类学生都有着极为强烈的自律性,对于自己的目标有着清晰地了解和顽强地执行能力。日积月累,孩子们之间的差距也就会越加明显。
前段时间网络上曝光出一组学霸的草稿纸,而这小小的草稿纸瞬间燃爆网络。原因就是看似一张张简单的草稿纸,但上面的字迹完好工整,字迹娟秀,语言文字搭配示例图看起来特别的明了,堪称一组印刷体了。
这组草稿纸让人看了十分的钦佩,不仅仅是表面的字迹工整,背后的写作者更是让人佩服。能够如此对待草稿的同学想必一定是能够认真对待任何事的人,对于背后这位学霸的表现真的是让人钦佩。
很多网友纷纷表示:看了学霸的草稿纸,真是自愧不如啊!自己写的连人家的草稿纸都比不上。
简单的一张草稿纸看出来的是学霸们的严格和自律,这种特质是让人生畏的!
我们常说自律的人是充满积极能量的,不论是在何种环境和条件下自律的人总能够找到合适的方法和步骤去完善自己,慢慢努力地去一步一个脚印实现自己的目标。
父母从小就要教育指导孩子如何培养自律性,让孩子养成积极主动的行为习惯。
1、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好示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于孩子的行为思想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指导作用。言传身教四个字就是最恰当的描述。
当父母希望孩子能够养成自律的行为习惯时,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能够以身作则,把自己严格地自律起来,给孩子做好示范动作。
例如父母希望孩子能够早睡早起、希望孩子不玩手机,那么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克制自己、减少自己在孩子面前玩手机的时间,给孩子做好示范,让孩子看到原来爸爸妈妈也不玩手机。
长期下来,家庭氛围会改变,孩子自然能够体会得到从而改变爱玩手机的行为习惯。
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这个道理,假设父母总是把自己束之高阁,以家长的口吻来要求孩子必须做好某一件事,而自己却对自己的行为没有约束,如此一来,孩子不仅不会做好父母的要求,反而会变得更加的叛逆和不顺从。
2、从小事当中培养自律性
孩子的自律性不是一天就能够养成的,而是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效果。自律性也并不是某一件事就能够完成孩子的自律,而是需要每天地日积月累的堆积才能够升华。
父母要注重在平时的小事当中引导孩子树立自律的思维习惯,潜移默化地把自律这种特质“植入”孩子的内心,让孩子在无意识当中养成自律的好习惯。
例如帮助孩子设置学习计划时,可以让孩子参与其中,跟孩子一起讨论孩子的弱势和强项,对于设置之后的目标每天必须完成,这就像一个使命。
这其中每天出现的失误或者不足可以进行总结,不断地完善下一次的计划,从而能够更加严谨、顺畅地完成目标和计划。这对于孩子提高自律性有着极好的辅助作用。
今日话题:对于学霸的草稿纸如此工整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我是@七悦妈,关注我和我一起轻松聊育儿!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往期回顾:
推荐阅读:山东品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