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信息网,欢迎您!
您现在位置:江苏信息网 >> 娱乐 >> 正文

被“资源”反噬的马思纯,为什么总栽在选片上?

2020-09-14 11:55:54    来源:    阅读:-

被“资源”反噬的马思纯,为什么总栽在选片上?

搜狐娱乐专稿 (三丁/文)许鞍华执导,改编自张爱玲同名小说,《第一炉香》怎么看都是一个好饼。对于演员来说,这个资源的品相完全可以冲着拿奖和转型去了。

但马思纯拿下《第一炉香》,不但没加分,反而一再陷入被群嘲的尴尬境地。开机出路透的时候,她被吐槽太胖太土不符合原著葛薇龙人设。出了预告片,她被更猛烈地吐槽形象气质与葛薇龙不符合。马思纯是努力的演员,但她真的不适合。

《七月与安生》获得金马奖最佳女主角之后,马思纯的事业发展没因为奖项而有提升,反而一再陷入争议。在电影领域的失手,至少还在可控范围内,至多是《大约在冬季》闹出了“我的演技到底怎么尬”的热搜,但也没有被广泛否认演技。

被“资源”反噬的马思纯,为什么总栽在选片上?

电视剧领域的失败是“灾难”级别的。你甚至想不起来她演过这些剧,《将军在上》(男主-盛一伦)、《橙红年代》(男主-陈伟霆)、《加油你是最棒的》(男主-邓伦),扑得悄无声息,哪怕与她合作的都是算得上流量的小生,却部部是连吐槽声音都欠奉,扛不了剧,播得毫无水花。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1、选角偏差:

不适合的饼,哪怕是顶配好资源,也会反噬

严格意义上来说,马思纯凭借《七月与安生》得奖之后,拿到最好的一个资源是《第一炉香》,既有名导加持又是绝对女主角。但这部电影从开机到预告片发布,每次都引起大众对她的广泛吐槽。

马思纯的形象是驾驭葛薇龙的首要“障碍”。张爱玲的原著小说里是这样描述葛薇龙的外貌,“平淡而美丽的小凸脸”、“她的眼睛长而媚,双眼皮的深痕,直扫入鬓角里去”、“纤瘦的鼻子,肥圆的小嘴”。原著描述的白净皮肤与纤瘦体态,哪一点都与马思纯的外形气质不符合。

被“资源”反噬的马思纯,为什么总栽在选片上?

针对有庞大受众基础的原著改编影视作品,既然享受了因原著引流而来的关注度,那么演员契合度也成为原著粉最基础的期待。选择一个“像”的演员,当然是事半功倍的。就像周冬雨之于《山楂树之恋》,倪妮之于《金陵十三钗》,汤唯之于《色戒》。

“不像”的演员,要扭转口碑,那就得靠足够好的演技来弥补了。吃过“不像”亏的,何止是马思纯,孙俪要出演《甄嬛传》时也曾被批评外形与原著不搭,但这部剧的跨度足够长,她用演技拉回了分数。

《第一炉香》所引发的一系列争议,放在马思纯的职业履历里,核心问题是一致的:

选角时,马思纯钟情于那些“有绝望感”的角色。但大多时候,受限于形象气质、感受能力、人生阅历,她并不能精准把握住这些角色的精髓。

所以,黎吧啦和七月之后,她没有交出能让大众记住的角色。

2、戏路问题:

崛起于青春疼痛文学,又困于青春伤痛文学

青春伤痛文学气质,是马思纯身上很突出的标签。

她最经典的两个角色,《左耳》里的坏女孩黎吧啦,《七月与安生》里看似乖巧实则叛逆的七月,都是青春期里的有破碎感的角色。

被“资源”反噬的马思纯,为什么总栽在选片上?

这两个角色看似与她本人的性格完全不同,实际上代偿了她本人青春期的缺憾,是她曾经在心中向往的另一种人生。所以,个人经历让她对角色把握和理解是精准的,进而演出角色的层次感。

马思纯的家庭,很多人都熟悉了,她的母亲蒋文娟与蒋雯丽是亲姐妹。她成长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同时也是“规矩”很多的家庭,被提前剥夺掉了青春叛逆期。

家里对马思纯的要求是晚上十点前要回家,饭桌上不能在大人之前懂筷子。她此前以为所有的女孩都是这样的,上学之后才发现不是。她的青春期是缺失的,不敢肆无忌惮。中学时代遇到的校园霸凌,让她更压抑自己。成为明星,又失去了很多自由,她内心那些小坏的念头都被自我剥夺掉了。

她不止一次在接受采访时强调,“一定要当一个乖的人,一定要当一个大家觉得对的人。”焦虑、不安、没安全感,是她成长过程中一直与之相处的情绪,她在参加真人秀节目时吐露心声,“别人永远都觉得你是关系户”,她也在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不太会演戏,也没有那么好。

黎吧啦是马思纯想活成的样子,叛逆、放肆、热烈。当年,她主动去争取了《左耳》里的黎吧啦,为了拿到这个角色,20天内减重15斤。七月也是异曲同工,这两个角色都处在马思纯里能充分理解并吃透的范畴之内。

被“资源”反噬的马思纯,为什么总栽在选片上?

但当角色的要求冲出青春伤痛的范畴,要求更多层次感,要有更深理解力时,马思纯的演技就不太够用了。《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的小诺即是如此,小诺目睹了母亲被家暴,连阿云被害,这个角色所处的底层环境和复杂经历是马思纯不熟悉的,要演活小诺对马思纯来说明显力有不逮。

同时,演员能不能更上一层楼也有运气的成分,以及要看导演的调教能力。马思纯演绎抑郁症的那段《最美表演》不被认可,可她本身有情绪病,能说她对抑郁症不了解吗?只能说有时候,演员是作品最前端的形象,批评演员的演技也是观众最直观的输出情绪方式,但有时候锅也不全在演员身上。

演技的沉淀急不来,对于马思纯来说,得自己去经历、成长。家庭出身给了她好资源,同时就给不了她复杂的社会阅历。28岁拿了影后,可以不被选择,不会轻易被换掉。但也照样得面临转型,接受“不认可”。

马思纯曾经很坦诚地剖析过自己,“我特别喜欢江湖义气很重的人,我是一个社会经验很少的人,没有经历过太多苦。生活方式安分守己,内心狂野。走到这步是意料之外。”

3、85花的困局:

选择有限、演技有限、转型艰难

马思纯虽然总被说“资源咖”,但她成名不算早,真正开始被人记住是2014年的《左耳》,那时她26岁。

即便是2016年得了金马影后,她的资源也说不上好。与徐克、娄烨等大导演合作,演的是发挥空间不大的配角,作为女主角的两部电影《大约在冬季》、《荞麦疯长》剧本和导演层面的问题就很大,都属于演技救不回来的戏。电视剧方面就更虐了,大IP和古偶有其他85花或后辈小花占着,现实题材的好本子多是男人戏,甜宠题材则是年龄已经不合适。

实际上,马思纯所处的这一代85花,有同样的困境,市场上女性题材影视作品欠缺,女演员们的选择权实在有限。年纪在往上涨,不能总演古装偶像剧、现代偶像剧,要转型得往现实题材走。

但要转型为青衣谈何容易?现实题材多以男人戏为主,女主基本处于镶边配角,比如《大江大河》,除非有个好人设与好演技,不然女演员在现实题材戏里要出彩并不容易。主旋律题材的戏更是男演员的天下,女角没什么存在感。更别提耽改剧,女角都是工具人,戏份多还得被骂。家庭剧意味着要演妈,85花年纪也不想过早与“妈味”关联。大导演们比起用85花,更愿意培养年轻一代的小花。

选择有限还来自于类型不够丰富。国内至今没有职业剧的土壤,大多职业剧都是打着另个旗号谈恋爱,或者不是在塑造职业人格,而是着重讲职场人际关系。所以职业剧不好看,也不捧人。

马思纯,以及她这一代85花,要么本身演技有限,要么没有好的机会,转型艰难,要上升一步,时也命也。希望借着今年的“姐学”东风,资本与市场能给女性题材更多的空间,女演员们能拥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推荐阅读:投资商业网

声明:本网转载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