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 滕腾
2020年7月27日,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信息化背景下人民法院诉讼文书送达模式探究——以长三角城市为研究对象”暑期实践团队在南京市雨花台区人民法院,就电子送达实行的情况进行访谈调研活动。
此次调研活动中,团队对南京市雨花台区人民法院的朱瑞东法官进行了访谈。朱法官介绍,在普及电子送达之前,送达方式以邮寄、电话通知自取为主,直接、上门送达为辅,因此地址不一致、故意拒收等主客观因素都可能导致送达失败。为了提高成功送达率,针对这些问题,该法院于2019年开始向外包公司购买服务(主要是新视云),让其人员驻扎在法院成立集中送达中心,由业务庭的书记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统一的文书格式,负责进行各具体个案的送达;送达的方式以电话、短信、邮箱通知为主,一般以当事人打开文书文件为送达成功的判断标准,辅以送达人员或基层网格员的确认。至2020年上半年,集中送达的成功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据了解,被告怠于应诉的心态是送达难以成功的主要因素。值得注意的是,疫情并未对集中送达的适用造成明显的刺激,因为法院系统倾向于最大程度利用自己购买的服务便利诉讼活动的进行。
根据此次调研结果,团队对诉讼文书电子送达的“外包模式”有了较为全面的实际了解,对基层司法的实地认识大大加深。不同于只在文献资料中了解电子送达,此次调研将电子送达的各个流程较为细致全面的铺展在团队眼前,让我们更加切实的了解到了电子送达的兴起原因、实际操作、借助的平台以及其中产生的问题等等。南京市雨花台区人民法院的朱瑞东法官的亲身作答也让我们了解到一线法院对电子送达这种送达模式的积极态度以及对未来的乐观展望,这对团队未来的继续探索也是一种鼓舞和引导。
推荐阅读:中华传播网